德里工学院论文的结论所称受内锥流量计闸阀影响流量系数最大变化约6%,仅指β=0.643,L=5D,阀开度25%时的变化;如在β=0.77,L=5D,阀开度大于25%时系数变化高达8%,L=10D时也约有1.7%。所以这一实验论证了前置闸阀开度>25%时各种开度,要求较高测量准确度时,L=10D尚嫌不足。 ①内锥流量计尚无国际标准、地区/国家标准或学会/协会团体标准,对于前后置直管长度要求只见到先行企业如上文所述的说明,而参照发表论文实验数据,我们感到颇有疑问。现在不清楚国内各企业产品标准对此如何规定,但纵览样本或使用说明书,绝大部分沿用McCrometer公司的提法。因此需要制订内锥流量计的行业标准,规定典型扰流件的最短前后置直管长度和其他技术要求,予以澄清。 ②标准应规定检验扰流件影响的方法。某些测量原理流量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敏感于流动状况,就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要作典型扰流件的旋转流和流速分布畸变影响的试验方法,例如:
A:电磁流量传感器的磁场分布设计和液流通道形状(直通进口或渐缩进口)等结构会改善流速分布畸变的敏感度,因此在电磁流量计性能评定方法的国际(国家)标准中规定了闸阀、单弯管、立体双弯管3种扰流件的评定试验。
B:涡轮流量计的涡轮叶片形状设计(直形或螺旋状)和前后导向架结构设计,对来流旋转度和流速分布的敏感度或抑制程度各异,因此气体涡轮流量计国际标准提示附录中规定了低水平扰流件(立体双弯管渐扩管组合件)和高水平扰流件(立体双弯管半闭板组合件)的扰流试验。
③孔板喷嘴等标准节流装置结构设计均已标准化,并做了大量各类扰流件的实验,在国际标准中规定了标准节流装置各类扰流件的直管长度要求,因此制造厂就不一定在企业技术文件中列出具体要求。内锥流量计尚未标准化,各企业结构设计各异,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列出典型扰流件的直管段长度下限值;还应制订行业标准,规定作若干典型扰流件的扰流试验,以检验制造厂提出直管段长度下限是否正确。
④技术监督部门在发放计量器具许可证前所作的型式试验中,应包括典型扰流件的扰流试验项。
文由 捷特仪表 整理发表 http://www.china-jtyb.com/